• <div id="ymcyw"><s id="ymcyw"></s></div>
  • <li id="ymcyw"></li><div id="ymcyw"></div>
  • <small id="ymcyw"><li id="ymcyw"></li></small><div id="ymcyw"><s id="ymcyw"></s></div>
  • <div id="ymcyw"><button id="ymcyw"></button></div>
  •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新網 > 文章中心 > 論文在線 > 文章正文

    此文載全國高校優秀學報《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雙月刊)

    推進城市綠色轉型的戰略思考

    楊中柱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農業局 湖南.望城 郵編:410200)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持久的高速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在經濟高速增長背景下,我國城市面臨著綠色轉型問題。特別是進入21世紀,城市化、工業化發展給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加大,城市建設迅猛發展,城市中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日益尖銳。了推進城市綠色轉型可采取如下對策:一是以人為本充分就業;二是構建生態安全保障體系;三是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四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五是培育綠色文化;六是打造綠色政府;七是完善綠色管理政策體系。

    關鍵詞:城市化 綠色轉型 問題與對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先生出席“東方正捷2012中國金融投資發展高層論壇”,并就當前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余斌認為,在2022年前的十年中,我國經濟每年的增長速度仍可保持在7%-8%。然而,在中國經濟快速遞增的前提下,我國城市面臨著綠色轉型問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我國城市化、工業化發展給資源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城市中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顯。于是人們認識到,城市發展必須把生態環境建設擺在首位,推進城市綠色轉型成為人們的必然選擇。同樣,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環境,是炎黃子孫必須解答的歷史課題。

    一、當前城市綠色轉型面臨的問題

    1、資源相對緊缺與高消耗并存。過去15年來,我國能源資源需求高速增長。國內礦產資源消費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石油、鐵、銅、鋁、鉀鹽等大宗礦產的進口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分別為:鉀鹽52.4%、精煉鋁52.9%、鐵礦石53.6%、精煉銅69%、石油54.8%。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水泥、鋼鐵、煤炭、氧化鋁、鉛、銅、鋅等大宗礦產消耗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其中,石油消耗量居世界第一。我國在2009年消費22.52億噸石油,相比美國石油消費總量21.70億噸高出4%,成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而到了2009年,中國的GDP近5萬億美元,美國的GDP達到15萬億美元,GDP總值占美國的1/3,人均GDP僅占美國的1 /15,2010年美國GDP占世界的23.2%,而中國的GDP是6萬億美元,只占世界的9.6%。未來10—20年,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時期,礦產資源需求呈現剛性上升趨勢,資源短缺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將進一步增強。據對45種主要礦產可采儲量保證程度分析得知,到2020年,有25種礦產將出現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種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礦產。按照現有查明資源儲量與預測需求量深入分析,我國鋁、鐵、銅、鉀鹽、石油等大宗礦產品對外依存度仍將保持高位。

    2、城市整體規劃設計與環保不銜接。一是建筑物密集,公共綠地少、留余空間少、群眾休閑娛樂場所少、綠化水平低。還有通風不暢、遮光等不利因素;二是個別道路規劃狹窄、整體布局不美觀,留下的綠化空間;三是城區排污布局不合理,管網不健全,排水、排污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好;四是城市建設未把環保放在重要位置;五是高排放,我國單位GDP污染排放量是西方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余倍,而勞動生產率僅為西方發達國家的幾十分之一。據監測,我國流經城市的河段不同程度的遭受污染,1/5的城市空氣遭到污染。實踐證明,高排放、高污染、拼資源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實現城市綠色轉型已迫在眉睫。

    3、城市空間高速擴張。一是城市擴容與人口增長嚴重不匹配,土地城市化遠快于人口城市化。以長沙為例,長沙城區面積由“十一五”初的556.3平方公里擴大到954.6平方公里,擴大71.6%,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67.7平方公里擴展到249.3平方公里,增長48.6%。長沙市區人口由 “十一五”初的208.6萬人增長到2009年的242.2萬人,人口增長僅為16.1%,遠低于城區面積擴大的71.6%和城市建成區面積增長的48.6%。二是經濟開發區擴容與舊城改造雙管齊下,近十年來長沙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沙經濟開發區,望城經濟開發區等在加速擴容的同時,長沙市區加快了舊城改造的步伐,掀起一股新城建設與擴張的浪潮。從某種程度上講,近年來我國城市財政主要是土地財政,依靠土地的快速擴張支撐其收入的高速增長?焖贁U大的城市規模,無疑增加了綠色轉型的難度。

    二、推進城市綠色轉型的思路

    1、以人為本, 充分就業。生產力快速健康發展則是生產力要素優質、快速和合理組合,不會造成環境和資源的浪費、閑置和破壞。其中,最需要解決好的問題是,對人力資源——勞動力的充分利用與優化組合。失業與充分就業長期以來是困擾世界各國的一個難題,這個難題的破解是個慢長的過程,決不能簡單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因此,在推進城市綠色轉型中,要站在戰略的高度來破解這一難題,就業與產業相關的,產業與資源、環境與貿易相關,只有通過生產力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提供更多的物質基礎,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才有可能向充分就業靠攏。只有安居樂業,才能國泰民安,否則國不泰,民不安,充分就業是城市綠色轉型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們要立足以人為本推動發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城市綠色轉型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和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探索參與社會保障的多種形式和途徑。要以人為本,優先發展教育,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發揮人才作用,完善用人機制,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質的生態經濟人才隊伍,把城市綠色轉型工程辦成腳踏實地的“國泰民安”工程。

    2、構建生態安全保障體系。一是布局要合理,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要集約、節約和用好每一寸土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要從城市的實際出發,科學定位,明確“生態為本、環境優先”的指導思想,突出獨到的文化背景、自然生態環境以及人文社會與歷史的特質,建設有特色審美意境的生態城市。力求構筑高質量的城市生態環境,凸顯自然山水格局,為城市居民創造優美、清新、舒適、文明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力求體現城市固有的自然山水與文化特色。同時樹立生態城市建設理念,遵循生態規劃方法與原理,將其貫穿于環境保護、城市空間塑造、土地資源利用、產業結構調整、交通方式選擇等城市發展的各個層面。突出城市美化、綠化的內涵和措施要求,提高城市的綠化質量標準與綠化覆蓋率,增加園林式公園等市民休閑娛樂場所。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遏制城市土地的無限擴張與閑置浪費。從關注城市空間拓展向關注城市內在功能完善轉變,特別要加快推進城市綜合體建設,積極發展環保、舒適、生態的城市,建設生活方便、生產發展、生態優美的復合型城市,合理布局醫院、學校、綠地廣場等公共設施。在進行城市規劃時要有戰略的眼光,要站在環保的高度上考慮問題。如:在建設新區與舊城改造時,要突出保護自然山水的靈氣,江河水鄉的秀氣,綠意濃濃的生氣。注意整體格調、風貌的一致性,實現歷史文化、現代文化、當代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有機融合。要請環保部門進行前期的論證,看是否符合環保有關要求,所建設的區域是否符合環保標準?傊,城市建設要走生態之路,讓城市規劃與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城市與環境相協調,使整個城市建成一個生態園林城市。切實減少城市化對各類資源的耗費,不斷提高城市的品位和不斷完善城市的內在功能,抓好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的綠化、美化、亮化,提高城市綠化率和亮化率,控制好建筑密度和容積率,建設城市綠色風光帶,提升城市居住環境質量;二是要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繼續深化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加大對重點行業污染整治力度,大力推進重金屬、核與輻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的防治。全面實施“綠色城市”規劃與行動,深入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強化城市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沿河打造綠色休閑走廊,構建沿河景觀;堅守生態底線,堅決做到廢氣、污水排放不達標不準生產,打造藍天碧水;在“綠”字上作文章,在沿河兩岸和沿公路兩側營造防護林,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家園。開展“防災減災”行動,強化生態環境監測監控預警、自然災害應對等基礎設施與隊伍能力建設,進一步健全城市生態環境安全保障體系。三是推進低碳城市化。在綜合創新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低碳發展模式、低碳能源技術、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推進低碳城市、園區、社區、家庭、交通、建筑、學校、企業等建設,逐步緩解城市化進程中能源消耗與二氧化碳排放之間的矛盾,不斷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積極促進城市發展、城市化的低碳轉型。要努力打造和諧、人性化的無障礙居住環境,使城市功能人性化、城市生活文明化。

    3、大力發展環保產業。要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總量,通過控制污染“增量”,減少污染“存量”,促使污染“總量”保持在環保標準允許值的范圍內,使產業結構和區域環保相適應,以綠色經濟、低碳技術推動經濟轉型。大力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正確處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實現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齊頭并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同步提升,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共同發展,既要享受物質豐足、又要享受青山綠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既要有經濟效益又要健康,而不是“前幾十年賺錢、后幾十年看病”, 加強產業引導。發揮財稅、價格、信貸等經濟杠桿作用,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和高新生態產業,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大力推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充分考慮自然資源耗減和環境成本影響;要強化環保利民惠民為民的理念,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化學品、重金屬、危險廢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關系民生的環境問題;要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從種養殖、加工、流通、消費的全程控制污染,從源頭上防治污染,通過發展環境產業,加強“三廢”綜合利用,拓寬新的產業領域,積極探索和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環境治理機制、產業退出機制,加大污染綜合治理力度,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綜合開發與合理利用,努力形成以科學技術引導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設管理體系、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加快環保產業的標準化、國產化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技術裝備、基礎裝備,按照生態承載力進行總量控制,實現綠色分配,充分體現社會公證、公平。培育一批市場占有率高、核心技術能力強的名牌環保企業。

    4、建設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 !皬姳径澯,則天不能貧!币淖兺钢зY源求發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要注重城市集約發展,實現城市建設的兩個轉變,即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外延發展為主向以內涵發展為主轉變,要按照節約的原則,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按照循環經濟要求規劃、建設、改造產業園區,構筑循環產業鏈。健全資源循環利用回收體系,推進再生資源規;C合利用。鼓勵使用綠色產品,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與消費模式。扭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建立起資源節約型產業體系、消費體系。引導企業之間原材料、能源廢物利用的合作與交流,打破簡單的單向線性模式,形成多向流動的非線性結構,充分開發利用再生資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形成注重效益、節時、節能、節約原材料的工業生產體系;盡快形成規劃科學、設計優良、節地、省材、質量過硬的基本建設體系;盡快形成節時、節能、重效益的運輸體系;盡快形成節約資源的消費方式。構建從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個環節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和互相融合的有機節約整體,只有建立這樣的發展模式,才能使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從而促進資源的永續利用,保持發展的強大后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5、培育綠色文化。實行綠色文化教育制度,從小抓起,幼兒園、小學、中學應當制定教學規劃,開設綠色文化課程,培育和提高兒童和青少年的生態環境理念、生態文明理念、、環境道德理念。各級人民政府要將綠色轉型培訓納入公務員培訓范疇,對國家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培訓,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定期對工作人員開展綠色轉型知識培訓。多管齊下,統籌兼顧,堅持百花齊放的方針,培養和發展綠色文化產業,努力營造綠色文化氛圍,不斷提升現代文明的程度;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和互聯網等媒體應當設置綠色轉型專題與專欄,廣泛宣傳生態人居、綠色消費、環境保護等綠色文化,大力倡導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通過扎實的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在全社會形成全民參與建設綠色文化的行動體系。使綠色消費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形成全民關心環境保護、人人參與環境保護、個個踐行環境保護的綠色文化氛圍。使我們的城市在綠色文化反思和自省中,形成新的價值理念、審美理念、文化理念、城市理念,培育出全新的城市綠色人文精神。

    6、打造綠色政府!熬G色”是公共產品,需要政府倡導與保護,可以說,沒有“綠色政府”,就沒有綠色道路,今天許多“綠色生產”、 “綠色消費” 、“綠色城市”無不是政府綠色道路的產物。因此,政府行為在城市綠色轉型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政府機構和政府機關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發揮表率作用,把環境友好等生態理念貫穿于政府行為的各個方面,對政府管理體系進行根本性綠色變革。一是推行綠色辦公。一直以來,政府機關的浪費是觸目驚心的。據有關部門公布數據可知,一名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一天最高耗電量,夠一個普通居民19天的生活用電,這種狀況必須高度重視并盡快扭轉。各級政府部門要嚴格制定節約、環保制度,要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滴油、一張紙、一支筆、一包煙做起,從搞好辦公室的清潔衛生、不亂扔垃圾、廢物回收、無煙辦公室做起,建立綠色辦公新習慣。二是實施綠色采購。政府綠色采購消費規模大,具有很強的杠桿和導向作用,可以推進綠色產業與技術的發展,促進綠色消費市場的形成與擴大。實施綠色采購可以直接減少政府日;顒訉Νh境的負面影響,起到榜樣的作用。要按照國家已經頒布的綠色采購文件和目錄,盡快出臺和實施配套的綠色采購辦法,完善監管機制,把綠色采購這件事情辦實、辦好;三是推行綠色管理,大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水平,決策失誤和管理失誤所造成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包括城市規劃與建設缺乏科學性與連續性、老城和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違規建設、重復建設、大規模拆遷、重復拆遷、產業項目失敗和產業低水平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和淘汰,重大投資失誤等等。推行綠色管理,必須把綠色理念貫穿于政府決策管理的始終,要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建立健全民主科學決策制度,努力提升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準,建立健全重大決策先期論證制度、重大決策后期評估制度、決策公示和聽證制度、管理失職瀆職責任追究制度等新型體制機制,并認真堅持和實施。

    7、完善綠色管理政策體系。加強“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的“兩型”社會法制建設,出臺有利于“兩型社會”建設的各項政策,出臺城市綠色轉型的地方性法規,實施重大環境科技工程和重點領域科技專項,健全以人體健康為目標的“兩型社會”建設基準和標準。為加強環境監督管理與實現新型工業化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盡快出臺和完善排污許可證管理、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機動車污染防治、有害化學物質污染防治、電磁輻射管理、電子垃圾污染防治、生態環境污染破壞損害賠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明確各行業排放標準,加快重污染行業標準、危險廢物相關標準、生態環境標準的研究與制定,增加清潔生產標準體系,健全“兩型社會”建設的執法監督體系,落實執法責任,形成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力、運轉高效的執法監管系統;以修改與完善環境保護法為龍頭,全面構建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框架,強化環境保護法的基礎地位和作用,全面推進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環境標準建設;以節能、減排、增效為主要任務,著力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繼續強化減排措施,向工程減排要潛力,向結構減排要空間,向管理減排要效益,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盈。

    參考文獻

    , J: p. G( K- l; `1 V- T @ O: W4 M$ L+ i/ p. ~$ n1 r2 k4 v1 g[1] 楊中柱.和諧生產力對“兩型社會”建設的意義[N].湖南: 長沙晚報,2008-08-15:(B4)

    [2] 楊中柱.發展低碳農業與建設兩型社會的戰略思考[J].江蘇:改革與開放,2011,(3):7-9 [3] 魏后凱、張燕.全面推進中國城鎮化綠色轉型的思路與舉措[J].吉林:經濟縱橫,2011,(9):15-19 6 I5 Z* o- u+ u& t0 ][4] 中國生產力學會. 《2005-2006中國生產力發展研究報告(上)》[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478-479

    [5] 中國生產力學會. 《追求科學持續地發展生產力(第14屆世界生產力大會論文集)》[C].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50-41

    Promote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urban green transformation

    Yang zhongzhu

    (Wangcheng District Bureau of Agricultur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Hunan. Wangcheng Zipcode:410200)

    Summary:Than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experienced unprecedented persistence of high rat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China's cities are fac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Especially the new century, China's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urban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har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urban green transformati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ty: First, full employment to the people-oriented; The second is to build the ecological safety system; vigorously develop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four is building a resource-saving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cultivate a green culture; is to create a green government; seven perfect green management policy system.

    Keyword:Urbanization  Green Transform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作者簡介:楊中柱,(1962.6--),男,湖南望城人,本科文化,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農業局工作,研究方向:農業經濟及企業管理。系長沙市社會科學優秀人才,中國中青年財務成本研究會理事,中國市場學會會員,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會員,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高級會員,中國生產力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商業經濟學會會員,湖南省行為科學學會常務理事,現已在《經濟日報》、《中華合作時報》、《中國縣域經濟報》、《中國農業會計》、《高校社科信息》、《中國技術經濟科學》、《商業經濟研究》、《中國合作經濟》、《中國糧食經濟》、《云南財經大學學報》、《山東財政學院學報》、《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等全國31個省市的國家級,省級專業刊物以及大專院校的學報上發表論文124篇,70多萬字,有10多篇論文榮獲全國優秀論文大獎賽和優秀成果評審一、二、三等獎,曾應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中國會計學會、中國中青年財務成本研究會,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等的邀請20多次參加在上海財經大學、天津商學院、首都經貿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地召開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等。

    E_mail:yzz8065035@126.com 聯系電話:(0731)88062120 13787210172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新網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公安備案號:11010802029847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
    日韩无码AV一区_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_欧美精品网站在线不卡_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漫画